养生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许多疾病的出现都有季节性,心脑血管疾病也不例外,一般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过程中,人体极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了高血压、心脏病、脑供血不足等等症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病患而言,做好季节性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巨大伤害,坚持“春捂”非常关键。

“春捂秋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谚语,近年来,很多专家根据科学卫生观念的变化,给它进行了新解释,如要因人而异,因气温而异等。“当大风和寒潮来临时,受寒冷的刺激,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这时血液循环包括血管的弹性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血管堵塞;

“倒春寒”季节必须学会“春捂”,防寒保暖是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第一要务。过往患有冠心并高血压的病人要提高警惕,日常避免过度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矫枉过正,为了预防而过量服用降压药物,因为血压大幅下降也可能刺激血管痉挛。”沈开金表示。

医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很多,其中以老年人且曾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者为主,但也不乏从未曾发病的年轻人。“冷空气刺激是主因,多变气候让不少老人难适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梗塞”。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中,春季、冬季都是变化多端的时节,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起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后,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浑身乏力、精神萎靡、胃痛等等,如果你也出现了类似症状,一定要早点赶去医院接受检查,避免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造成巨大损失。

红眼病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夏季为红眼病高发季节。夏天高温多雨以致湿热环境下细菌容易生长繁殖。红眼病有传染性,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可能发病,只要有接触史就有发病可能性,一般6到8年就会出现一个小的高峰。红眼病发病急,细菌或者病毒一般潜伏1~2天后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据有关医疗部门调查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胜防。秋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秋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血栓。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是什么原因 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

天气骤然变冷,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血压波动增大。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出血。

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夏季要防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夏季学会5个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1、合理饮食,适量补水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的膳食宜“多汁多彩”,多食用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适量进食白色食物(如: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物(黑木耳等),能有效降低血黏度和胆固醇。

此外,心脑血管患者每日需主动、适时、适量饮水,以避免因未及时喝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发病率上升。

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2、起居有节,减少外出

在夏天,老年人宜静养为主,忌运动过量。许多老人习惯早起晨练,但调查显示早晨6~10点,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70%—80%,因此应尽量避开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锻炼。与此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外出时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

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产生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要避免温差过大,调节室内温度,使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

3、戒除焦躁,平心静气

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最高。炎炎烈日、暑气逼人,人们极易产生焦躁情绪或受到外界不良情绪影响,导致情绪不稳定、激动、失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节情绪不仅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防暑降温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8℃左右为宜。同时特别应注意避免刚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机的冷风长时间直吹,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5、居室内外温差大

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一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为什么中医按摩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春天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一些分析说这是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造成的,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原因,但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季疾病大多是由于季节特性导致人体系统失调所导致的。对于体内的系统问题,通过按摩来调节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对于中风等心脏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按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取合谷、内关、曲池、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和涌泉这八个穴位,由于是预防性的按摩,按摩的力度要轻柔一些,每天按摩两次,每次每个穴位100下就可以了,涌泉穴的按摩可以在热水泡脚后进行,数量可以适当增加,有助于降压。

冬天适合什么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瑜伽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房颤等)进入高发季节。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冬季锻炼要防止猛然外出受到寒冷刺激,避免血压升高和大面积心梗的风险。

这类人群最好选择一些强度较低、安全性高的运动,瑜伽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健身方式,通过姿势、呼吸等练习,使神经系统平衡,解除心理压力。

它的动作非常缓慢,而且并不会造成全身大汗淋漓,长期练习瑜伽可调理内脏系统,柔韧身体。最适合冬天这个缩手缩脚的季节练习,帮助拉伸筋骨了。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心脑血管所需要的有益物质:钙、镁、硒、铬、锰等;

2、清新活跃的负氧离子空气;

3、硬水质;

4、多纤维、多矿物质、多碳水化合物;少脂肪、少蛋白、少胆固醇饮食;

5、精神闲逸适度,不可乐极,不可悲极;

6、一周不能少于三次、一次不能少于一小时的出微汗或热身的室外锻炼;

7、体重保持在(“身高-105”乘2)左右(上、下浮动10斤亦算正常);

8、确知自己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家庭遗传;

9、一年至少上医院检查一下:血脂、血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以上这些,为“心脑”疾病创造了条件。

中医的“七情”致病很有道理。这七情有:喜、怒、悲、思、忧、恐、惊。把“喜”放在第一位,尤见其分量。从对全球长寿老人的调查中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国度不同,饮食习惯各异,但调节情绪、使精神始终保持在“悦、和”这样一个最佳点,却是每位长寿老人的共性。可见七情的调适,对身体健康很重要。

目前已有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征象的白领们也不要悲观,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可逆转性。

由于环境、饮食、少运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动脉的早期硬化,只要注意调整,使血管走向“年轻态”,不是“天方夜谭”。

不信你自己可以做个试验:在一个月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高矿物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去医院化验一下血清,其结果一定与你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不一样。

运动,是最好的“血管清道夫”。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虽然食肉多,但因热爱运动而不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而有的人热爱素食但同样躲不过心脑血管疾病。

老人冬季起床的注意

医学气象学研究表明,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时间生物医学的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多在深夜和凌晨发作,而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和中风的发病率以清晨为高。

凌晨4点左右,人的心跳与呼吸速度减慢,生命活动处于最低点,此时心脑动脉的血流极缓,易致血栓形成,心脑缺血;而当清晨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时,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

升高,又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为防不测,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病人以及年老体弱者,冬天早晨起床前,宜躺在床上闭目养神数分钟,等头脑完全清醒、身体适应了“生物钟”节律的变化,再缓慢起来。

其间,可在床上先左右后轻缓地伸伸懒腰,做些微小的活动,以确保起床及其以后的平安。

相关推荐

心脑血管疾病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达3000万。今冬,南方降雪频繁,北方降水少,气候干燥寒冷,使血管收缩和痉挛频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高发期。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态势,详细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并提出以下几点,人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一:心脑疾病分开治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血管疾病包括了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中风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红眼病高发季节

一般春季容易发病。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红眼病多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当出现

天气太冷对老人影响

1.身体寒冷 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2.诱发疾病 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的病情,所以需要,密切注意。 呼吸系统疾病: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 风湿性疾病:

季节更替警惕高血压复发

“年轻心脏病” “每个人都有患上心脏病的可能。心脏病不有遗传病史者的‘专利’,也不只有老年人才会有心脏病,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患有心脏病,生活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心脏病年轻化趋势的原因。所有的人都应该经常运动,并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从而确保健康。”鹿庆华认为,任何疾病一定要诊断 清楚,确诊什么病,病到什么程度,才能根据个人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鹿庆华表示,很多人出现胸疼、胸闷的情况,这不一定心脏病,乱吃药或乱治很容易把身体治垮。有些人烟不离手、酒不离口,高血压、糖尿病也 不注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分别有哪些

那怎样自测自己身边否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潜伏呢?据介绍,有多种人常年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地带: 高压人群 :压力过大会导致精神紧张,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中老年人:尤其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除此之外,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还有着其他

提醒心血管病患者要加强保健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期,主要因为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痉挛,此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流加快、心率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头疼、头胀、头重等症状,甚至引起心肌梗死、中风、猝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因而建议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惕,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突发。 防寒保暖第一位 天气寒冷,为保持自身体温,耗氧量剧增,加之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上升,更易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脏病。陈院长提醒心血管病患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什么原因 冬季如何远离心脑血管病呢

寒冷刺激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冬季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此外,夜间人体血流缓慢,所以,老年人晚上不宜过分限水,睡前可喝一杯温开水。 冬季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很容易造成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用肥

冬季老年人养生知识有哪些呢

冬天的天气寒冷,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而且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作息规律,休息充足,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肠胃刺激性和神经刺激性食品,尤其爱和茶的老人,也要注意饮茶的种类、浓淡等。 老年人要适量运动,但不主张老年人过早晨练:一晚上睡觉,血液粘稠度高,此时过早晨练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待稍微清醒后再起床,然后应先喝温开水,再去厕所。二早晨气温低,容易引起心肌的功能性障碍。 三早晨人员稀少,一旦老人不适,可能会缺乏帮助。老年人在运动时,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做力所不能及的

​老年人秋冬养生知识有哪些

防风 凉风侵袭可使督脉和行于人体后背正中线位置,为“阳脉之海”,凉风侵袭到后背,会导致阳气虚衰,到了冬天就会尤其怕冷。此外,脊椎两旁的后腰为肾脏所在。肾喜温恶寒,后腰两侧受风邪凉气的袭扰,也会损耗肾阳之气,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在深秋季节不宜再开窗睡觉,睡前可以先将双手搓热,揉搓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防摔 秋冬老年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骨性关节病等疾病高发季节,老人会因头晕目眩、或者关节不能负重而摔伤。另外秋冬衣服穿得较多,影响四肢灵活性,所以尤其要注意防摔。血压不稳的老人,起身动作要

冬天容易生什么病

1、心脑血管病 老人难过冬,说的心脑血管的危险期,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保暖保温保湿润,晚起早睡按时吃药。 2、脾胃虚弱 冬天进补最佳季节,但也脾胃虚弱高发季节,吃再多的好东西,消化不动,不仅浪费,并且容易引发慢性肠胃病! 3、咳嗽 90%的人会在冬天出现咳嗽,在冬季病中排名第一,尤其儿童,发生率更高,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形成慢性哮喘、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