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肢血管瘤的分类及症状
了解下肢血管瘤的分类及症状
下肢血管瘤下肢是血管瘤好发部位,临床上常见。根据病理学组织形态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囊状血管瘤、血管球瘤。那么大家了解吗?下面就为您解说。
1. 毛细血管瘤由毛细血管增生密集呈网状所引起 ,皮肤呈红色或暗红色斑块 , 界 限清楚,扁平或稍高出皮肤,出生时即存在,开始呈小块状斑片状,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血管瘤逐渐增大,向邻近皮肤组织侵犯扩展,有时发展呈大片状,婴幼儿期以后,血管瘤生长速度放缓。
2.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许多大小不一、 形态不规则的扩张血管呈腔窦状或腔隙状组 成 , 外有纤维组织包绕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包膜。初起时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块 , 多数单发 , 少数为多发 , 呈串珠状或融合成团状肿 块 ,质软,压之缩小 , 压力解除后恢复原状。 血管瘤随着患儿生长发育不断增大 , 向邻近 组织扩展 , 侵犯肌肉、骨髓、关节 , 边界不清。 表面皮肤可呈紫蓝色,伴有下肢无力、胀痛、 疼痛 , 患股功能障碍 , 如破行,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走路时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行走。由于海绵状血管瘤不断向四周扩展增大 , 侵犯周围邻近组织,形成患肢巨大血管瘤,使患肢畸形,功能障碍,造成肢体残废 。
局限性海绵状血管瘤 ,可以手术切除。但范围广泛 , 血管瘤侵犯肌肉、关节腔、骨髓 等深层组织 , 根本无法手术切除 , 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师都视为是手术禁忌证 ,笔者认为对于范围广泛的 海绵状血管瘤采用生化波导技术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笔者曾遇见的膝关节附近的海绵状血管瘤 224例, 因关节活动时疼痛 而做手术治疗 , 术中见血管瘤侵犯关节腔而无法切除关节内血管瘤病变 ,只做关节外血管瘤切除 ,术后不久关节附近血管瘤又复发 ,关节疼痛加重 ,经用生化波导技术部 1-2 次要治疗后 ,均治愈 ,随访 3~5 年未见复发。
血管球瘤是由动静脉吻合的血管球增生所形成的肿瘤,多发生在肢体末端 ,常见于甲床下。也可见于肢端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该病少见 ,多发生于成年人 ,大多数为单发 , 肿瘤体积不大 ,直径很少 >2cm, 呈淡红 色 ,质软 ,界限清楚 , 似肉芽组织 ,甲下血管球 瘤外观呈红蓝色点。血管球瘤特点是极端疼痛 , 轻微碰擦会引发剧烈疼痛 ,并向腿近心端 放射 , 疼痛发作时往往变深蓝色 ,还伴有交感神经性血管紊乱症状,如肢体出汗、灼烧性神经痛,静脉曲张、静脉血中含氧量增高。 治疗血管球瘤 首选生化波导技术进行治疗,彻底消除病变瘤体。
血管角质瘤皮肤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表皮角化过度及棘细胞肥厚 ,表皮脚增长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包绕扩张的毛细血管瘤当毛细血管高度扩张时,血管内皮细胞常消失,皮肤呈萎缩性改变。
以上便是我们为你提供的关于血管瘤疾病的分类阐述,通过以上学习你对血管瘤分类的知识收获不小吧,如果发现家中有以上类型的血管瘤疾病的话,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海绵状血管瘤是什么
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对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类和命名不是很确切。大多统称为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并主要根据病损形态而给予命名。诸如,血管瘤中含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管瘤中也包括毛细管型、海绵型及囊型3类。由于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病员可就诊于临床不同科室,即使同一病变也可得到不同的命名,如有的科室就将葡萄酒色斑称为鲜红斑痣。
1982年,Mulliken和Gloweki从细胞生物学及病理学方面重新提出分类,并明确要区分肿瘤和畸形这两类病损。在这此之后,Jackson(1993),Waner和Suen(1995)在Mulliken等的基础上又加以补充和改善,并提出了更新的分类。
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全国性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重新明确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概念、分类和命名,并一致推荐应用Waner和Suen的分类命名。
血管瘤这种病严重吗
血管瘤的诊断一般并不难,但其治疗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尤其是大面积混合血管瘤、动脉血管瘤严重吗仍是医学上一大难题。此外,大多数的患者就诊时间较晚,而开始治疗的时间恰恰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约2/3的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即可发现,所以正确的诊治时间应该从新生儿期开始。
目前,血管瘤在国际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有些医学书上将血管瘤称为血管畸形或血管病变,都是一个名字。国内医学界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种其中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常见。
目前国际上对于血管瘤重新进行了定位。将传统上所称的血管瘤分成两大类: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一般出生时发现,可以自行缩小,在出生后6~12个月血管瘤有一个迅速生长期,之后几年内逐渐缩小。约50%的血管瘤在5年内基本消失,有些可以持续到10岁左右。围绕着血管瘤严重吗,再来了解一下,血管瘤畸形。血管畸形目前可以大致分为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畸形。
血管瘤的症状明显诊断容易
血管瘤在国际最新分类中分类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其中血管瘤的症状比较明显,在生下来或生下来不久就可以发现,而血管畸形的症状隐匿,很大一部分要到儿童时期或成人期才被发现。那么,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别都有哪些症状呢?临床临床如何进行诊断呢?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复大医院血管瘤研究中心的龚赞辉教授,请他就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症状表现及诊断进行了分析。
谈到血管瘤患者基本都会联想到胎记、肿块、肿瘤等方面。但事实上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还包括了血管畸形,血管瘤畸形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混合型畸形。在传统分类中的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血管瘤分别属于以上几种类型。而传统分类中的婴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属于真性血管瘤,为此患者朋友应该了解为什么说血管瘤的症状明显更容易诊断的原因所在了。
目前对于血管瘤的病因已经清楚,血管瘤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患儿体内雌激素受体呈高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促进瘤体的发展,说明血管瘤的形成和雌激素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关,因此,对于血管瘤来说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并不难,血管瘤诊疗中心采用核医学90锶技术治疗血管瘤,利用核素90锶发出的β光线作用于血管瘤内皮细胞产生电离从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组织微血管逐渐乳化、凝固,收缩,增生组织细胞分裂速度减低、停止,最后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血管畸形目前虽然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但是就血管畸形的诊断来说并不难。首先,血管畸形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所以易于诊断。其次,目前有特殊的辅助检查方法,彩超、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多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可帮助确诊血管畸形。第三、血管畸形的病因还包括遗传问题,因此可通过此既往家族病史来辅助诊断。
血管瘤分类有哪些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由发育异常的扩张毛细血管构成。①多发于颜面部及口腔黏膜;②不高出皮肤者为鲜红或紫红色,边界清,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③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及色泽。
(2)海绵状血管瘤:由发育畸形的无数血窦组成。①蓝紫色、柔软的包块;②可压缩;③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④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⑤穿刺抽出可凝固的全血。
(3)蔓状血管瘤:由血管壁显着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①肿瘤高起呈串珠状,表面温度较高;②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③压闭供血动脉则搏动及杂音消失。
血管瘤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听说过血管瘤,但是大多数人都未曾见过,认为是血管里长了个瘤子。血管瘤怎么回事?专家指出血管瘤由大量增生血管构成,是小儿常见先天性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约为1%~2%,大多数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被发现。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下。
血管瘤的形态学分类
是以组织学结构和临床体征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和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等。多数教科书上仍使用这种分类方法。
血管瘤的细胞学分类
1982 年 Mulliken 通过对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细胞标本进行培养,发现其具有肿瘤与畸形的双重特性,将传统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大类。
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研究认为是与血管形成有关的疾病。 血管瘤内皮细胞增生可能是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增高、生长抑制因子水平降低所致;
血管畸形是胚胎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而致的结构异常。血管瘤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管畸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血管瘤中增高,而在血管畸形中正常。
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个方面
血管瘤以头面部最多,其余为四肢、躯干、内脏等。根据病灶分布的深浅不同,相应有不同的体征表现,较浅表位于真皮的乳头层的常被称为“ 草莓状血管瘤 ”;累及真皮深层、皮下或肌肉内常被称为“ 海绵状毛细血管瘤 ”;两者同时存在时为“ 混合性血管瘤 ”。
血管畸形均于出生时存在,毛细血管畸形出生时常已经明显,动脉和动、静脉畸形婴儿期时常不明显蔓状血管瘤。血管畸形在儿童生长过程中无自然消退的特性,而且可以逐渐加重。
血管瘤的治疗早期干预、积极治疗
血管瘤虽然有增生期、稳定期和消退期,但是由于血管瘤的自然消退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面颈部的病变对患者身心及其家人精神造成创伤,特别是早期血管瘤有迅速增大的危险。因此应该争取早期干预、积极治疗,阻断血管瘤生长过程的某个环节,对防止病灶增殖造成种种并发症及后期的外观恢复均有利。血管畸形的治疗也是如此。
血管瘤怎么回事?综上所述,血管瘤其实还是很可怕的,但是我们只要对它有足够的认识,相信会提早发现血管瘤征兆,并且将它扼杀在摇篮里,永远的远离我们。
血管瘤的疾病分类
一、 按血管瘤的发病部位分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1. 淋巴管瘤2. 蔓状血管瘤3. 毛细血管瘤4. 海绵状血管瘤5. 混合型血管瘤6. 草莓状血管瘤7. 鲜红斑痣
二、 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
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体表血管瘤和体内血管瘤。
体表血管瘤分为:
1. 口腔血管瘤2. 面部血管瘤3. 四肢血管瘤4. 躯干血管瘤5. 头部血管瘤6. 颈部血管瘤。
左上肢血管瘤分为哪几类
1. 毛细血管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楚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镜下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呈网状,血管内充满血液,多数出生后即被发现。少数在>1岁发现,初起时呈小红点状或斑块,逐渐增大,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随着患儿增长的血管瘤向邻近皮肤组织扩张,形成大片红色或紫红色地图样病损,有时侵犯上臂大部分。>1岁血管瘤增长速度减慢,少数血管可出现萎缩退变,范围缩少,颜色变浅,甚至可以自然消失,但大部分血管瘤随患儿生长发育逐渐增大。范围局限性毛细血管瘤可采用冷冻、激光、坏死疗法治疗,治愈后有瘢痕。
2.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很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血管腔窦或间隙组成,腔隙外围有厚薄不均的结缔组织包绕。海绵状血管瘤初生时即存在,但多数在数月后才被发现,初起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 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呈串珠状,血管瘤逐渐增大,向邻近组织扩展,侵犯肌肉甚至骨髓,肿块质软,界限不清,压之缩小,由于血管瘤侵犯真皮下组织,皮肤颜色为紫蓝色。患肢肌肉无力,有时疼痛,使患肢功能发生障碍,血管瘤进一步扩展可造成肢体残疾。手部血管瘤,由于血管瘤侵犯肌腱、肌肉及骨质,可造成手部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这种血管瘤比较常见,和混合型血管瘤一起占到血管瘤中的60.2%。
3. 混合型血管瘤指血管瘤组织学形态结构及临床特征具有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特点,即表层皮肤是毛细血管瘤病变,深层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海绵状血管瘤。初起表层皮肤呈红斑结节状隆起肿物、质软,压之缩小,表面皮肤红斑境界清楚。深层海绵状血管瘤侵犯深层肌肉及周围皮下组织界限不清,血管瘤随着患儿年龄增长也不断增大,向周围扩展,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影响患肢功能,有患肢无力、胀痛等症状。
4.血管球瘤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青年或中年人,多数是单发性,也可以为多发灶,体积不大,很少超过 2-3cm,界限清楚、呈淡红色、质软,如同肉芽组织,甲下血管球瘤外观像红蓝点。肿瘤极端疼痛,轻微摩擦压迫、碰撞即可引起剧烈疼痛,并放射至上臂,甚至颈部、肩部。 疼痛发作时血管瘤往往颜色变深蓝,浸入冷水或热水中疼痛缓解。血管瘤疼痛有时还伴有交感神经性的血管紊乱症状,如肢体出汗,同侧霍纳综合征,有时手或前臂变温暖,显著静脉怒张,静脉中含氧量增高,这些变化是全身反应性血管扩张所引起。
左上肢血管瘤分为哪几类
上肢血管瘤根据病理学形态及临床特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囊状血管瘤、血管球瘤。
1. 毛细血管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楚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镜下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呈网状,血管内充满血液,多数出生后即被发现。少数在>1岁发现,初起时呈小红点状或斑块,逐渐增大,扁平或稍高出皮肤,随着患儿增长的血管瘤向邻近皮肤组织扩张,形成大片红色或紫红色地图样病损,有时侵犯上臂大部分。>1岁血管瘤增长速度减慢,少数血管可出现萎缩退变,范围缩少,颜色变浅,甚至可以自然消失,但大部分血管瘤随患儿生长发育逐渐增大。范围局限性毛细血管瘤可采用冷冻、激光、坏死疗法治疗,治愈后有瘢痕。
2.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很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血管腔窦或间隙组成,腔隙外围有厚薄不均的结缔组织包绕。海绵状血管瘤初生时即存在,但多数在数月后才被发现,初起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 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呈串珠状,血管瘤逐渐增大,向邻近组织扩展,侵犯肌肉甚至骨髓,肿块质软,界限不清,压之缩小,由于血管瘤侵犯真皮下组织,皮肤颜色为紫蓝色。患肢肌肉无力,有时疼痛,使患肢功能发生障碍,血管瘤进一步扩展可造成肢体残疾。手部血管瘤,由于血管瘤侵犯肌腱、肌肉及骨质,可造成手部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这种血管瘤比较常见,和混合型血管瘤一起占到血管瘤中的60.2%。
3. 混合型血管瘤指血管瘤组织学形态结构及临床特征具有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特点,即表层皮肤是毛细血管瘤病变,深层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海绵状血管瘤。初起表层皮肤呈红斑结节状隆起肿物、质软,压之缩小,表面皮肤红斑境界清楚。深层海绵状血管瘤侵犯深层肌肉及周围皮下组织界限不清,血管瘤随着患儿年龄增长也不断增大,向周围扩展,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影响患肢功能,有患肢无力、胀痛等症状。
4.血管球瘤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青年或中年人,多数是单发性,也可以为多发灶,体积不大,很少超过 2-3cm,界限清楚、呈淡红色、质软,如同肉芽组织,甲下血管球瘤外观像红蓝点。肿瘤极端疼痛,轻微摩擦压迫、碰撞即可引起剧烈疼痛,并放射至上臂,甚至颈部、肩部。 疼痛发作时血管瘤往往颜色变深蓝,浸入冷水或热水中疼痛缓解。血管瘤疼痛有时还伴有交感神经性的血管紊乱症状,如肢体出汗,同侧霍纳综合征,有时手或前臂变温暖,显著静脉怒张,静脉中含氧量增高,这些变化是全身反应性血管扩张所引起。
血管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血管瘤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结构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三大类,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血管瘤症状也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症状:
一、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二、葡萄酒色斑,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三、蜘蛛形痣,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四、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五、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血管瘤如何鉴别诊断
谈到血管瘤,很多人把把它和胎记联想在一起。其实,胎记只是血管瘤的一种类型,而血管畸形也是血管瘤的一种。血管瘤畸形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混合型畸形。在传统分类中的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血管瘤分别属于以上几种类型。
对于血管瘤的发病原因,据专家介绍,血管瘤的形成和雌激素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关,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只要了解了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找准病因,对症有效的治疗并不难,患者如果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相信很快可以恢复健康的。
由于血管畸形的病因并不明确,因此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对于血管畸形的诊断来说并不难。因为血管畸形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可以采用辅助检查方法,如彩超、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来确诊血管畸形。又由于血管畸形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因此还可以可通过此既往家族病史来辅助诊断。
血管瘤的诊断要根据它的发病症状为依据,这样就可以在疾病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病情,从而及时 的接受正规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减小患者的痛苦。